▲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流派的创始人,生命意志论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
1
保持礼貌就等于我们订下一条闭嘴保持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相互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和智力上的缺陷。这样一来,我们的缺陷就不会轻易暴露出来,这对大家彼此都有好处。
保持礼貌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礼貌的行为是愚蠢的。随意地和不必要地以不礼貌的方式对待别人而因此与人结下仇怨就犹如自己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一般疯狂。
礼貌的言行就像假币,在使用假币时也吝啬、小气就是不智的表现,而慷慨施予则是聪明的做法。不过,为了礼貌的缘故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如支付金块,而不是假币了。
蜡在本质上是坚硬和易脆的,但稍加温暖就会变得柔软,人们就可以把它捏成随意喜欢的形状,同样,运用礼貌和友好,甚至使千个执拗和敌视他的人也变得顺从和与人方便。所以,礼貌之于人就犹如温暖之于蜡。
当然,一旦礼貌要求我们必须向所有人显示最大的关注,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又不配受到如此的关注,那么,保持礼貌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必须装出一副对他人感兴趣的样子,而事实上,如果用不着理会他们,我们的心情就会愉快得多。如何把礼貌和自傲结合起来是一件极其讲究技巧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曾夸张地注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并因此怀有某种不相称的高傲,而与此同时又清楚地知道每个人心中对他的惯常想法和评判,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他人的侮辱感到怒不可遏——侮辱其实就是轻视别人的表示。大多数人对于只有些微责备意味的话语都非常敏感,他们的敏感与他们的相熟朋友在背后对他们的议论形成多么巨大的反差!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了笑脸的面具。所以当别人偶尔挪动或者片刻收起他们的面具时,我们可不要大惊小怪。如果一个人表现得相当粗野无礼,那么,他就等于脱光了身上的衣服,赤裸着站在人们的面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一如大多数人一样,他会暴露出一副可怜、难堪的样子。
2
判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我们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个人所处的位置、境况、关系都不相同,个人性格的差异也会使人们对事物的处理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两个人做同一样的事情,但那已经不是同一样的事情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必须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事。所以,在处理实际事务时,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做的事情就会与我们的自身不相吻合。
3
我们不应该驳斥别人的看法,而应该记住,如果试图使一人放弃他的看法中的某种荒谬之处,那么,我们就算有玛士撒拉的寿命,也不会完成任务。
另外,在与别人谈话时,我们不要试图矫正别人,尽管我们所说的话出于善意:因为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对此作出弥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相当困难的。
如果我们碰巧听到别人说出的荒谬言论开始让我们生气,我们就要想象这只是一部分喜剧中两个愚人之间的谈话。这一事实久经证明:谁来到这个世上,一本正经地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教育人们,那么,如果他能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4
谁要想让别人相信他的看法,那他就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他的看法表达出来。因为所有激烈的情绪都来自意欲,这样如果一个人激烈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么人们就会把他的看法视为意欲的产物,而不是认识力的结果,因为认识力在本质上是冷静的。因为意欲在人身上是激烈和占首位的,而认识力只是次一级的和多余的,所以,人们更多地相信我们的看法是出自激动的意欲,而不会相信意欲的激动是我们的判断所引致。
【本文节选自叔本华《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