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认为自然和社会进化的决定力量是意志,历史的进程就是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的目的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超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1、 多神论的最大益处
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从理想中引导出自己的准则、兴趣和权利,这在今天仍被视为世人最大的错误和自我崇拜。事实上,少数斗胆而为的人,不得不总要替自己做如下辩白:“不是我!不是我要这样!而是上帝!我不过是上帝的媒介罢了!”
只有在创造诸神的奇特艺术和力量中,亦即在多神论中,人的这一本能欲望才得以释放,且变得纯洁、完整和高贵,因为这原本就是一种普遍的、不引人注目的欲望,如同固执、忌妒和违抗等本能一样。
反对确立个人理想,曾是一切道德必须遵守的原则,且只有这个准则;世人,每个民族都相信只有这么一个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可是,人一旦超越自我、超越世俗,便会发现众多的准则:一个神不会否定和亵渎另一个神 !在这里,个人首次被承认,个人的权利首次得到尊重。诸神、形形色色的英雄和超人、凡人和下等人、侏儒和仙女等等都被创造出来了,这正是一种不可小觑的预演,即对个人自主进行辩护的预演。人们常把自由交给神,也就是把自由交给自己,用以对抗种种准则、习俗和邻人。
相反,一神论也许是迄今对人类最大的危害,它是僵化的教条,只信仰一个真神,除他之外,其余的神全是伪造。这危害表现在:那种停滞状态正在威胁着人类,也就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大多数动物早已达到的过早的停滞状态。这些动物相信一类群里只有一个标准和典范,并把这一道德溶化在自己的血肉里。
在多神论中,已经形成了人的自由思考和多向思考,这是一种力量,即一再创造新视觉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视觉的力量。所以,在一切动物中,只有人的视角和视界不是恒定的。
2、信仰模式不是单一的
个人有不同的类型,信仰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不是只用一种“希望处方”医治不同的疾病。
一个人或一个人的思想之影响愈广泛、愈不受限制,那么,受影响的群众必然是层次愈低;而不愿受其影响的反向努力则表露出内心的反向需要,这需要也就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反过来说,若统治欲望盛的强人只局限在教派之间施加微不足道的影响,那么人们据此可以判断,此时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高度文化。这也适用于艺术和知识领域。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3、对圣者的批评
倘若人们为了具备某种美德,难道必须具备这种美德那最残忍的形式吗?正如基督教圣者曾经希望和必须具备的那样?
基督教圣者仅仅依靠观念忍受人们的煎熬,以至于人们在审视他的美德时,无不突然产生藐视自我的情感。具有此类影响的美德,我姑且称之为残忍。
4、宗教的起源
正如叔本华主张的(“你不得不看到,人的形而上学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他受到指点去信仰,去接受权威。”——叔本华),形而上学的需要并非是宗教的源头,而是它后发的幼芽。在宗教思想的钳制下,人们习惯于“另一个世界”的理念;假若消除宗教的这一幻想,人们便产生难耐的空虚,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从这一情感遂产生“另一世界”,不过它是一个形而上的、而非宗教的世界。
在远古时代,导致人们接受“另一世界”的并非本能欲望,亦非某种需要,而是在解释自然现象时发生的错误,或者可以说是智力不济吧。
5、 生活对人的危害不同
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汉在生活中奔波,跌到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伤损。你们的肌肉无力,神志不清,便不像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
生活对于我们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我们是玻璃做的,一经撞击便感疼痛!一旦跌到,就失落一切!
【本文选编自尼采的《快乐的科学》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