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哲学》 韩树英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年第1版
(一)作者简介
韩树英,1922年生,奉天(今辽宁)大连人。曾任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七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执行会长。现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主编《通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二)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青年自学哲学编写的,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并力求对这些成就给予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配有著名漫画家方成的哲理漫画,看后发人深思。
(三)章节目录
绪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辩证唯物主义
1 “我不需要这个假设”——世界统一于物质
2 “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物质是运动的
3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空间和时间
4 电脑的“挑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 “胸有成竹”——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6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世界的普遍联系
7 赫拉克利特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8 存在着神臂的第一次推动吗?——再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9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量变质变规律
10 仿佛向旧东西回复——否定之否定规律
11 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个别和一般
12 “飞碟”之谜——本质和现象
13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内容和形式
14 “宁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原因和结果
15 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必然性和偶然性
16 从认识“宇宙速度”到人造卫星上天——可能性和现实性
17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8 摩尔根和他的著作《古代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9 魏根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0 “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真理和谬误
21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谈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2 “布丁之证明在于吃”——实践是榆马令直殚的唯一标准
23 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历史唯物主义
1 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赶出去——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 打开社会历史迷宫的钥匙——生产和生产方式
3 从"秃头的历史观"说起——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 "一条指导性的线索"——阶级和阶级斗争
5 "一个被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国家
6 引人注目的问题——人权和民主
7 别善恶,知荣辱——道德
8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艺术
9 "颠倒了的世界观"——宗教
10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
11 安泰和他的母亲——个人和群众
(四)精彩摘要
“我不需要这个假设”——世界统一于物质
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发表《宇宙体系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旋转着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来的。这个假说,从物质自身寻找太阳系形成的原因,对于上帝的“作用”只字不提。
后来,拉普拉斯把这本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对他说:“拉普拉斯先生,有人告诉我,你写了这个讨论宇宙体系的大著作,但从不提到它的创造者。”拉普拉斯干脆利落地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拿破仑和拉普拉斯都不是哲学家,说的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世界究竟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是精神的产物,还是从来就有的物质的世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世界本原问题。过去一些哲学家,曾把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称作本体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它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对世界本原的探讨,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区别开物质和精神这两种现象以后,就有不少人去思索,物质和精神两种现象哪个在先?有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现象?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
人们对世界观问题的兴趣,就是从这里逐步发生的;说它现实,是因为直到今天它还具有重大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它关系到每一个人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