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 张世英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一)作者简介
张世英,1921出生,湖北武汉人。1941年秋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取得哲学硕士学位。中国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专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4届世界哲学大会荣誉委员会委员。
(二)内容提要
这本《哲学导论》分五篇:第一篇"本体论与认识论"将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讲述直越主客关系的万物一体观以及对万物一体的领悟却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
第二篇"审美观"讲述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是美的境界。
第三篇"伦理观"讲述万物一体是善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同时也是道德的境界。
第四篇"历史观":万物一体表现在具体的人类社会历史上,就是古与今、传统与现在、连续性与非联系性融合为一体的历史统一体,万物一体的哲学将指引我们从古今融合、日新月异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
第五篇的两章,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以说明这本《哲学导论》所讲的哲学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在中西哲学发展史上的具体体现。
(三)章节目录
导言 什么是哲学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
第二章 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 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
第六章 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第七章 论境界
第八章 超越自我
第二篇 审美观
第十章 审美意识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第十一章 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第十二章 典型说与显隐说
第十三章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第十四章 审美价值的区分
第十五章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第十六章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第十七章 美与真善
第三篇 伦理观
第十八章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第十九章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第二十章 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第二十一章 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
第二十二章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第四篇 历史观
第二十四章 古与今
第二十五章 传统与现在
第二十六章 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第二十七章 中心与周围
第五篇 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八章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九章 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
余论:希望的哲学
(四)精彩书摘
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者是人生境界之学。
综合中西哲学史上种种对哲学的界定,也通过这些界定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的审视,我以为哲学应是应进入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高远境界为目标之学。我对于哲学目标的这一界定,意在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和西方现当代关于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
所以,这种境界不是抛弃主客关系,而是需要和包括主客关系却又超越之;这种境界不是不需要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不是“弃智”,而是需要广泛是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而又超越知识、超越规律性、必然性;不是不要功利追求,而是既讲功利追求又超越功利追求。
总之,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是对人世间一切现实活动的高远态度。人生在世,总想投身社会,实现自我,创造一个辉煌的世界,但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我所主张的哲学是一种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提高人的素质。其实,素质也就是境界,就是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素质就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