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分享
  • 简介
  • 师资
  • 课程

大学期间如何高效学习专业知识?


  大学期间想要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好的学习方法是绝对少不了的,用的好的话可以让你受益终身。所以这里给你推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你学习专业知识!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我们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呢?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好的寻找兴趣点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只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只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学生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二、锻炼自学能力

  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五年或多年以后还管用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是,如果学生学会了思考,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么,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知识、新技术或新工具,应对起来都能游刃有余。

  学生要想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就必须培养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只是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学习时,不应亦步亦趋,而应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大学生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且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学习中要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三、学习需要积极主动

  作为大学生来说,必须做自己未来的主人,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机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第四步是要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


四、学会管理时间

  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大学自由时间比较多,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大学生学习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让自己成为未来的主人,积极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


(鸣谢脑力王刘老师,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大学之道更在于立德树人还是学习专业知识?


  昨天学校要求读一下《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文件》要求写体会。


一、这个问题主要就在于立德树人,因为树人包含着专业知识的传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而止于至善。

  立德是发挥教育体制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年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百年之际,莫如树人。

  树人是发挥教育体制的客观环境“教育体制”的引导作用,老师、学校、教育体制、社会引导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无法控制的,只能由学生自己来行动,来学习。但是客观环境是可以提高的,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所以,文件多数在谈如何树人,如何提高教育体制。这是高层觉得该做的,能做的,而想做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立德与树人是对立统一的,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树人反作用于立德。


二、如何立德?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什么意思?

  知仁勇是先人为我们提供的方法与途径。

  知:知而识之,光了解道理不行还要懂,能把这个方法规律运用到生活中才叫做懂。

  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这叫做知。

  仁:识而行之,懂了之后,开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得到提高,这叫做仁。

  勇:困而勉之,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将前两者相结合,最后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这叫做勇。

  而如何立德?

  主观的行与客观环境的知相结合。最终在了解、理解、实践、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得到提高的过程中慢慢确立起来。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们现在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知识需要了解,树人的功效得到了提高。我们不光可以靠着自学得到提高,还可以借助客观环境的力量一起提高。

  这就是树人。也就是刚才所说的知。

  今年大四,总结来看,大学专业知识十分有用。不谈及其他,谈一下对我影响特别大的通识教育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些课程作用广到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用着其的方法。不聊其他,只论根本。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1、对立统一:人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每一项行为都带有主观与客观属性的,只要有主观客观的存在,就涉及到对立统一 。

  2、质量互变:行为活动中是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积累的,所以可以志存高远,但是要脚踏实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3、否定之否定: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真理是唯一的,但是只存在于一个客观环境之中,不同客观环境的真理是不一样的。所以:实事求是。

(二)数学

  理性思维

  1、数学:数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没有印象,但是我记得一个例子:科学家是用导数计算火箭助推需要的力的具体数值。写到那么多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怎么用。

  2、线性代数:(统计学,运筹学)统计数据,计算方法等求出最优解相较简单的方法。

  3、概率:彩票、赌场等等,甚至说遇见一个人都涉及到概率,大数据是运用数学思维对人的行为作出合理性解释,并且在样本充足客观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准确率奇高。所以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但是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

(三)管理学: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不单独论述,高层学科包含着基础学科。

  1、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自私的个体可以对集体提供更大的收益。

  2、心理学 

  每个人的行为情绪都具有习得性,所以可以通过主观后天练习来得到提高,也可以通过客观环境引导进行锻炼。

  3、社会学

  每个个体都是自私的,集体选择只能得到次优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先这些,补充一下:因为只是凭着自己对这些学科的理解,所以会有些偏差,如有反对的解释,请与我交流。树木与树人是差不多的,都需要根,适合我国国情的根就是马克思主义。最近我在学四书五经,我的解释是征其远宗,效其近法。)

  我刚才在学科里论述的都是基本知识,在每本书的最开始三章都会有讲到。

  每一个学科都是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角度,看到国家的角度,看到社会的角度,看到人们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角度。

  当有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内在推动力,推动人的进步。

  

  下面论述我理解的方法论:

  从三方面,传统文化理解就是道(人生逻辑)、法(总体方法)、术(具体措施)

  1、道

  这个东西玄之又玄,我困顿了好多年才敢说初步建立,并且前路无穷极。

  我是从四书五经与马克思主义中去提炼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与途径。

  简而言之就是三观,对于每件事情的总体出发点和内核。

  当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会发现面对生活中大多数问题处理起来都很简单。

  用《中庸》的话来解释就是“和”,

  “和”乃天下之达道。

  “和”乃情绪发而中节,也就是你犯了错之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得到提高这一个过程。

  走路的基本方针,就是“道”

  “道”是由许多“法”构成的。

  2、法

  这个东西理解起来需要花时间。

  可以理解为科学与学科。

  经济学、数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

  庞杂的学科之中要找最为有用最为适合自己的“法”

  像上面的学科就是我觉得给我带来很大影响的学科。

  大学生怎么学会自律?

  这是我感觉很好的一个我对于现阶段的立场与学科的理解。

  并且互联网时代,你有很多途径去了解这个学科,去了解是否适合自己,所以自己学吧。

  “法”是由很多“术”组成的

  3、术

  我是物流专业的,举个例子。

  在《道德经》中有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这个东西就类似于“道”,可以帮助人理解万事万物。

  现代科学中有在此的延伸和论证:马太效应(二八效应)

  这个就是高层的术,可以用这个去理解社会现象、贫富差距等等。

  后期又出现了ABC分类法,就是根据数量与价值确定管理方法与措施。

  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改进。

  在商业中被广泛运用于仓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方面,还可以运用在人际交往之中。

  这就是基本的术,可以理解之后并根据于此,找到具体措施进行改进。

  道有助你更容易理解事物的“体”,就是规律。

  但是术更能帮助你如何去“用”,也就是方法措施。


  以柯伐柯

  就是你有一个斧头,想要去砍树,来换一个斧头柄。

  这个时候因为你有这个柄,所以可以去比较柄与树之间的长短质量的差距,好做选择。

  当你没有斧头的时候,可以用锯子,用小刀。时代都进步到这样了,最不济也得是指甲刀。

  别用蛮力了,用蛮力伤己,也伤树,最后可能树废了人也废了,还没得到斧头柄。 

  斧头,可以理解为道,由斧头斧头柄还有一些配件构成。处理事情最为方便。

  锯子,可以理解为法,因为目的在于得到斧头柄,当没有可比较的样本的时候,最终可能浪费许多时间,也得不到想要的。

  指甲刀,可以理解为术,毕竟时代发展到如今再次也不能用金属、石头等原材料进行劳动。但是更费时,更费力。

  当什么都不基本的时候要从基础学起。对立统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基础。

  万物并育并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后:

  可能上文有些话语太过绝对,所以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请与我交流,交流之后如果有错误,我会进行修改。谢谢 ~~~~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送给大家。

  再送给大家一个物理学上的第一性原理:

  在一些硬性规定下,进行对基础原理的归纳总结演绎是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指导意义的。如果在此处上加上假设等条件的话,那么其应用范围会缩小,准确程度会降低,称之为半经验的。

(鸣谢john guo(看到我所看到的,感受我所感受的),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咨询  

1391182932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