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预测
  • 简介
  • 师资
  • 课程


示例


  有人因为乘机着陆时襟翼失灵,就发誓以后再也不坐飞机了。


  有人因为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就告诫自己不能再婚了。


  有人自认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因为自己一直做的都是些没出息的工作。


  有的家暴受害者不断告诉自己,下次他就不会这样了,事情以后会好转。


解释


  对未来的预测也是如此,即使是最缜密的预测,难免还是悔不当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也是人恐惧、焦虑的本质来源之一。幸好我们可以从过去的错误学到如何在未来避免重蹈覆辙。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学现象就是穿越和重生回到过去,人就可以以先知的身份再活一次。

 

  面对未来我们会感到强烈不安,预测时也就难免走极端,一种是以宿命论的角度看待它,一种就是盲目乐观,希望在其中找到慰藉。

 

  预测未来的宿命论规则,通常有三条:

墨菲定理——任何可以出错的事,都会出错;

放大危险——如果事情有机会出错,那么它就可能出错;

针对过去钻牛角尖——如果某件事情过去曾经出错,那么它未来一定会出错,就像是一种定理的必然性,它会不断出错,不管怎么做都没用。

 

  这三条定理,每一条都深带恶意,还会带来自我毁灭。事实上它们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墨菲定理根本不是什么定理。定理具有普遍性,不容许例外。墨菲定理并不可靠,举例来说,如果上次开车刹车失灵,轮胎爆胎、方向盘卡死……,这些倒霉事有可能同时发生,事实上确没有再次发生。其次,有机会出错的事未必就可能出错。同样,人不会因噎废食,也不会因为曾经的飞机事故而取消自己的航班。更糟糕的是,如果一直执着在过去的失败上,认为以前失败,这次也会失败,这对人对己都是毁灭行的评价。

 

  对未来抱有宿命论的观点会让人生永远无法拥有积极正面的改变,同样,过度乐观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它让人总是在相同的处境中打转。过度乐观这样认为:虽然过去有些事情老是出错,但未来一定会有所改变。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和针对过去钻牛角尖刚好相反,它让人完全忽略过去,还会不断告诉自己,事情未来一定会有所改变(事实上却没有做任何改变现状的准备)。


反驳


  如果用墨菲定理、放大危险、针对过去钻牛角尖和一厢情愿的想法作为预测事情的基础,只会对未来产生不必要的焦虑,破坏你对未来生活做出建设性改变的机会。


对治


1、做适当的改变,就能改变未来

   宿命论的显著错误就是把“可能”当成”必然”。”未来“从本质上而言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性,是永远无法确定的。即使事物本身包含极大的可能性,它在未来的维度上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改变现状,以增加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才有现实意义。

 

   宿命论的致命缺点在于:未来并不是由过去决定的。路易斯一针见血地指出:“预测的未来若是宿命论地从目前的情况推出,预测这样的未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根本无法改变它。“预测的意义就在于找出未来的可能性,并通过现实的改变朝想要的可能性努力。坐困愁成,宿命论地认为过去会一再重演,任何目标都不能达成。所以,对人生做些适当的改变,就能改变未来。

 

2、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标

   做事情(包括预测未来的事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就像射击打靶一样,标靶就在前方,命中的机率就会比较高,如果只是盲目射击,很可能根本打不中。正如亚里士多德说:“失败的方式可能很多(因为恶的种类是无限的……而善的种类则是有限的),所以成功的方式可能只有一种(正因为这个原因,前者容易,后者难——没有击中目标容易,命中目标难)。“


3、我们注定自由,也注定要冒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但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如果坚持需要有完整的信息才敢做最后的决定,那将永远无法做出决定。

 

  萨特曾说,人注定自自,同样也意味着,人注定要冒险。面对风险要理性地加以评估,忽略风险和过度夸大风险都是不可取的极端。

 

  人生的选择难免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千万不要某件事有一点点风险,就自动做出这件事风险很高的结论。在下结论之前,要看风险的因数。

 

4、用理性控制恐惧,就是勇敢

  面对一般人恐惧的事情——羞辱、贫穷、疾病、孤独、死亡等——勇敢的人能坦然处之,并依照原则行事,这正是德性的目的。缺乏自信和过度自信是两个极端。胆怯是缺乏自信,对不该怕的东西也害怕,而且是以不恰当的方式惧怕。而信心过度,什么都不惧怕,则是鲁莽。作为一种被认为值得称赞的德性,勇敢在怕与不怕的中间,勇敢者确实也害怕那些超出人的能力范围的东西,但他能因为高贵和完美之故,承担这种害怕。

 

5、不要一厢情愿地乐观

   罗素曾经清楚地指出,两件事情在过去同时发生,而且没有例外的次数越多,它们在未来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这就意味着,如果过去某些事情总是出错,你却对造成这些错误的习惯不以为意、不加改变,那么,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可避免。叔本华的充足理由律也是对此现象的有力解释,凡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相同的理由出现时,便可以遇期相同的结果。

 

  面对不断导致不良后果的习惯,很多人总是固执而不肯改变。与对过去钻牛角尖的人相反,这些人对过去完全的糟糕状况完全忽略,或者认为过去很糟糕的状况未来一定会改变。叔本华把这种一厢情愿的情绪解释为,人的一种自卫的盲目渴望,但它总是事与愿违地走向死亡和毁灭。


咨询  

1391182932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