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咨询在欧美的发展
  • 简介
  • 师资
  • 课程



1981年,阿肯巴赫在科隆创办了一家“哲学实践”机构,他的“哲学实践”活动突出了哲学的批判性原则,重申了苏格拉底关于用思想对话来审视人生意义的古老哲学洞见,采用“超越”的哲学咨询方法替代心理咨询为人们处理问题,为当代哲学咨询的思想治疗方法确立了基本的实践方向。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以哲学咨询为名的思想治疗工作机构组织。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些学生于1988年成立了一个叫作德·弗尔斯夫(Hotel de Filosoof)的“哲学家旅店”,讨论并开展哲学咨询实践。


1989年,霍根狄克(Hoogendjk)等荷兰学者开始探索哲学心理咨询理论,并直接开展咨询,成立了“荷兰哲学实践协会”,出版相关期刊。


1992年,法国哲学家M.苏特(Mare Sautet)在巴黎开办第一家“哲学咖啡馆”,每周日举行哲学实践的讨论和交流,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来参加,并逐渐形成一种叫作“哲学咖啡馆运动”的国际性哲学咨询潮流。


此后,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出现与哲学咨询有关的组织和活动。


1994年,首届国际哲学咨询大会在加拿大召开,来自18个国家的100多位哲学家和咨询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最新的理论实践成果。P.瑞比(PeterRaabe)是第一个以哲学咨询作为哲学博士论文并获得通过的人,在哲学咨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98年,英国咖啡馆哲学和酒吧哲学运动迅速发展,成立了“咨询哲学家协会”。在美国,S.舒斯特(Shlomit Sehuster)开办了“Sophon”哲学咨询中心,为普通人提供哲学咨询帮助。1991年美国成立“美国哲学、咨询、心理治疗协会”,致力于哲学咨询的研究和应用。L.马瑞诺夫(Lou Marinoff)直接从事哲学咨询工作,并组建“哲学咨询师协会”,提供哲学咨询师证书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哲学咨询从业者,为哲学咨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拉哈夫(Lahavr)对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如今,巴西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哲学诊所”。哲学家以类似坐堂医生的形式,接受人们关于哲学问题的咨询。据不完全统计,在巴西19个城市有1000多名哲学医师开办了哲学诊所,仅圣保罗就有200多家。


(参考资料:陈红《苏格拉底方法的复兴:一种新的哲学践行范式》,原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月)



咨询  

1391182932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