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 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 简介
  • 师资
  • 课程



  “我们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爱比克泰德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塞涅卡

 

  “如果把时间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们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富裕得多。”——马可·奥勒留





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聪明的人往往把事情向最坏的情况预想并作出打算。他们这样做的最明显理由就是阻止可预期的糟糕情况发生,例如,为了预防盗窃就装上防盗门窗,为了预防疾病就清扫卫生、注射疫苗。他们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减轻不可避免的坏情况对自身的影响,正如芝诺说:“能够事先觉察劫难来临的人,就能将它带来的伤害掠走。” 爱比克泰德也认为: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总是在那里设想我们始终都能够享受我们所珍视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现,当这些事情离我们远去时,我们就会遭受很大的痛苦。

 

  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除了这两个理由之外,还有第三个,也可以说是重要得多的理由。我们人类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们想要的之后,我们会惯常地失去对所渴望事物的兴趣。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满足的感觉,而是感到有些乏味,并且作为对这种乏味的反应,我们会继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享乐适应”——人们一旦满足了对于某事物的欲望,他们就会适应这个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结果就会不再渴望它,或者至少会发现它不像曾经的那样令人渴望,最终,他们就会像满足这个欲望之前一样仍然感到不满足。

 

  所以,幸福的关键就是阻止这个适应的过程,不仅如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逆转它。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种技巧来给自己创造一种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的欲望。几千年来,世界各地那些曾经仔细思考过欲望的原理的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获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学会如何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这个忠告说起来容易,无疑也是正确的;但策略在于如何把它放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毕竟,我们怎样才能劝服自己,去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他们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建议我们花时间想象我们失去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比如妻子离开了我们,汽车被偷了,或者失去了工作。这样做,相对于不这样做,会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的妻子、汽车和工作。这个技巧可以称之为“消极想象”,它是斯多葛主义者心理工具箱里面最宝贵的技巧。

 

 

02


 

  塞涅卡利用消极想象的技巧安慰失去儿子悲伤异常的马西娅,他说:“我们应该爱我们所有的心爱之物……,但是始终都要想到,我们并没有得到可以永远保有他们的承诺——没有,就连我们可以长期保有他们的承诺都没有得到。”所以,在享受至爱的人的陪伴时,我们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这个可能性,那就是这种享受是会完结的。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来完结它,我们自己的死亡也会完结它。

 

  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也提倡消极想象,他们认为,除了预想亲人的死亡外,还应花时间预想失去朋友的可能性,当和一个朋友说再见时,应该悄悄提醒自己,这也可能是最后的分别。当然,在预想的死亡名单中,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份。那就是要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塞涅卡的做法更极端: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

 

  过每天都像是在过最后一天,不是要人们狂野生活、从事各种享乐主义的放肆行为,例如,满不在乎地花钱而不担心明天的账单怎么支付;而是要我们在过活每一天时,经常停下来思虑一下“我们不会永远活着”,以及“因此这一天就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的事实。这样的思考不会让我们变成享乐主义者,不会把每天的宝贵时间挥霍浪费掉,而是让我们欣赏这一天活着的精彩,并未明天的生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斯多葛主义者为什么要我们思虑我们自己的死亡呢?因为这样做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对生活的享受。斯多葛主义者说,除了预想失去生命之外,我们还应该预想失去财产。马可说,“如果把时间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们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富裕得多”。

 

  对于那些“正生活在梦想中” 的人来说,消极想象能够使他们避免陷入永不满足欲望的宿命。这些人过上了曾经梦想拥有的生活——可能和曾经梦想要与之结婚的人结了婚,可能拥有了曾经梦想拥有的孩子和工作,还可能购买了曾经梦想购买的汽车。但是由于享乐的适应,他们发现一旦过上了梦想的生活,就会把这种生活看得天经地义。他们不是把日子用来享受好运,而是把它们用来形成和追求新的、更大的梦想,结果他们永远都不能满足于当前已经拥有的生活,而是为虚幻的未来担惊受怕、奔波忙碌。

 

  对于那些很明显没有梦想成真的人来说,又怎么样呢?比如,对于一个无家可归、一无所有、极度贫困的人来说,消极想象能够消除他们一无所有带来的部分痛苦,因而使得那些贫穷困苦的人不至于像不进行消极想象那样悲惨。

 

 

03


 

  人们可能会这样想,由于斯多葛主义者总是预想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他们会滑向悲观主义。但是我们发现,经常性地进行消极想象有将斯多葛主义者改造成成熟的乐观主义者的作用。

 

  首先,消极想象不是让人在虚幻的灾难中失去希望之光。灾难引发的个人改变有它的缺陷:一则,你不可能依赖灾难来打击你;二则,有力量改变某人命运的灾难,却也可能要了他的性命;由灾难引发改变的第三个缺陷,就是变迁所激发出的欢愉之心会渐渐被消磨掉。

 

  但是,消极想象却没有这些缺陷。我们不必像等待灾难打击那样,等待着进行消极想象。受到灾难的打击很容易使我们丧生,而进行消极想象却不会。而且由于消极想象可以重复进行,所以它的益处,不同于灾难的益处,是可以无限延续的。因此,消极想象是我们重获对生活的珍视以及与此相伴的获得欢愉的能力的绝佳办法。

 

  其次,认为斯多葛主义者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预想潜在的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相反,他们只是阶段性地做这件事情:一天几次,或者一周几次,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会从他对生活的享受中抽身出来,去考虑所有这些也就是所有他享受的东西,如何有可能从他这里被拿走。

 

  再次,预想某种坏事的发生和因为这种坏事而焦虑,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深思熟虑是一种智力活动,我们进行这样的活动而不影响我们的情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一个气象学家整天预测龙卷风,但是并不会因此而生活在恐惧中,担心自己会因一场龙卷风而丧命。同样,一个斯多葛主义者预判可能发生的坏事而并不因此而变得忧心忡忡,这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消极想象不仅不会使人们闷闷不乐,还会提高他们享受已有生活的程度,因为这可以使他们不把这个世界看得理所当然。尽管他有——或者说恰恰因为他有——(偶尔)闷闷不乐的想法,斯多葛主义者可能会比其他拒绝怀有这种负面想法的人对这次野餐享受得更多;他能够从对某个活动的参与中得到快乐,因为他充分意识到,这次活动也许本来就不会举办呢。

 

 

04


 

  消极想象在帮助我们珍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准备好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毕竟,进行消极想象,就是预想我们周围世界的非永恒性。这样,一个进行消极想象的父亲,如果他做得正确的话,心里就会接受两个判断:他有幸有一个孩子;而因为他在有生之年无法确定能一直拥有她,他就应该准备着有可能失去她。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可为什么忠告读者们花时间想一想,如果他们失去财产、他们会多么想念这些财产之后,又立刻警告他们“要警惕,以免对所有物的爱会导致你过分地珍视它们,以至于失去它们会打破你心灵的平静”。塞涅卡用类似的话,在建议我们享受生活之后,又劝告我们对所享受的事物不要发展出“过多的爱”。相反,我们要小心,要成为“命运之恩赐的使用者而不是奴隶”。

 

  换句话说,消极想象,是教导我们拥抱我们恰巧拥有的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并从中抽取每一点欣喜。但是它同时教导我们对于那些会剥夺使我们欢欣的事物的变化要做到有备无患。换个说法就是,它教导我们享受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又不依附于它们。接下来的含义就是,靠践行消极想象,我们不仅能够增加经历快乐的机会,还能增加经历的快乐长盛不衰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在经过了境遇的变化之后仍然存在。这样,通过践行消极想象,我们就能够寄希望获得塞涅卡所说的斯多葛主义的主要裨益,也就是“一种坚实的、不可改变的无尽的欢乐”。

 

 

来源:改编自《像哲学家一样生活》第二部分,威廉·B.欧文 著,胡晓阳 芮欣 译,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咨询  

1391182932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