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 定期实施“自寻不适”:应对快乐的阴暗面
  • 简介
  • 师资
  • 课程

   

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塞涅卡

 

任何人都得要打的重要一仗,就是反快乐之战。——第欧根尼





01



  斯多葛主义者不仅忠告人们预想可能发生在自身上的坏事情,还建议人们有时应该生活得就像坏事已经发生一样。例如,我们不仅想象自己失去财富时会是什么样子,还应该定期地“体验贫穷”,让自己满足于最微薄廉价的食物和简陋粗糙的衣物。更有甚者,我们有时候还要促使坏事真的发生,尤其是,应时不常地给自己创造机会,去经历我们本来可以轻易避免的不舒适。例如,在寒冷的冬天穿得单薄,或者定期让自己忍受饥饿和干渴。

 

  读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斯多葛主义者包含着一种受虐狂的倾向。事实上,斯多葛主义者不是到处鞭打自己,他们使自己遭受的磨砺相当轻微;并且这些磨砺并非惩罚自己,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对生活的享受。斯多葛主义者欢迎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不舒适,他们会为自己制定一个自寻不适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对自己横加磨砺的计划。

 

  或许会有人迷惑地问到:“当有可能享受完美的舒适时,我们为什么要对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适表示欢迎呢?”为此,墨索尼亚斯指出了三个源于自寻不适的好处。

 

  首先,实施自寻不适的行为能够使自己变得坚韧,以便抵御将来有可能降临的厄运。如果我们经历的全部是舒适的生活,那么当我们被迫经历不适或痛苦时,就有可能受伤,而我们有朝一日经历痛苦或不舒适是完全可能的。换句话说,自寻不适可以被当做一种疫苗——创造自己承受痛苦的免疫力。

 

  实施自寻不适的第二个好处并不是出现在将来,而是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时时经历微小不适的人会变得有信心,认为自己同样也可以承受严重的不适。正如墨索尼亚斯所说,通过体验微小不适,一个人其实是在锻炼使自己变得更有胆量。

 

  实施自寻不适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它能帮助我们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尤其是靠有意识地给自己造不适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所经历的舒适。例如,当外面狂风呼啸、寒冷难耐的时候,待在暖和的房间当然是很温馨的,但是如果真的享受那种温暖的感觉,我们最好出去在寒冷中待一会再进屋。

 

  缺乏远见的享乐主义者会建议人们寻找享受舒适最大化的途径,甚至以一切代价来避免不适。而斯多葛主义者建议的定期实施自寻不适,目的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泛的“舒适带”,使自己即使在相当大痛苦的境地中,也可以感觉到舒适。

 

 

02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除了定期实施自寻不适的行为以外,我们还应该定期放弃体验快乐的机会。这是因为快乐有着阴暗的一面。塞涅卡警告说: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强烈的快乐一旦被我们捕获,就会变成追逐我们的人。

 

  斯多葛主义者质疑快乐的反作用,第欧根尼断言:任何人都得要打的重要一仗,就是反快乐之战。要赢得这场战斗尤其困难,因为快乐“不使用公开的武力,而是采用误导和下毒施魔法的手段”,快乐“秘藏的不是单一的诡计,而是一切种类的诡计,目的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事物、饮料以及性欲等等来扰乱心灵,诱惑那些苏醒的以及熟睡的人们”。

 

  斯多葛主义者强调,有一些快乐我们始终都应该戒除,尤其是那些见一面就会俘获我们的快乐,例如,从特定的药品中衍生出来的快乐。有时,我们还要戒除其他相对无害的快乐,例如,喝酒。在更广泛的意义生,马可·奥勒留甚至说,如果不能抵制快乐,末了我们只能扮演奴隶的角色,“在自我的利益的每一次拉拽之下像牵线木偶那样乱颤”,而我们就将在“不断抱怨今天和不断哀叹明天”中度过一生。为了避免这样的命运,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避免痛苦和快乐淹没了自己的理性能力。

 

  当然,斯多葛主义者并不认为享受从友谊、家庭生活、一顿饭甚至财富中衍生出来的快乐有什么错,他们只是劝告我们享受这些事物时要小心谨慎。毕竟,享受一顿饭和暴饮暴食之间有一条很近的界线。所以,即使在享受快乐事情的时候,也要使自己处于警戒状态。

 

  塞涅卡认为,一个斯多葛主义的圣贤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拥抱快乐,而圣贤束缚快乐;普通人认为快乐是高级的好处,而圣贤甚至并不认为快乐是一种好处;普通人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快乐,而圣贤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为了快乐。

 

 

  因此,对于斯多葛主义者来说,自控(或者说自律)是一种应该获得的重要品质。毕竟,如果缺乏自控的话,我们就可能被生活中提供的各种快乐引得分心失神。长期践行斯多葛主义自我否定的技巧(例如,定期实施自寻不适),就可以把自己改造成具有非凡魄力和自控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完成别人害怕去做的事情,也能够避免别人无法抵制去做的事情。结果,他们就能彻底地控制自我,这种自控,就能大大增加他们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过上良好生活的机会。

 


来源:改编自《像哲学家一样生活》第二部分,威廉·B.欧文 著,胡晓阳 芮欣 译,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咨询  

13911829320

在线客服